扬琴独奏曲《渔岛月夜》解析

2019-04-03 09:44:25出处:丝竹知音作者:陈爱玲

《渔岛月夜》是一首近年来新创作的较优秀的杨琴独奏曲。曲式上力求严谨,且勇于创新,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形式上为慢、快、慢的布局。在A、B、A中分别在前加有引子,A、B、A中间加有两个连接部,最后加有尾声结束。曲式结构图式:引子—→A部—→连接—→B部—→连接—→A部—→尾声。
这首乐曲在杨琴上充分运用了反竹、拨弦、泛音等技巧,把月下渔岛描绘得栩栩如生。

《渔岛月夜》开始由五小节的引子引入,见谱例一。

谱例一

节奏上运用了散板,自由中而有序。前三小节由琶音八分音节奏与十六分音节奏一张一密构成对比,接下来二小节连续的八分节奏的琶音与十六分音符接三十二分音符由慢渐快后渐慢渐弱,若似海风轻轻拂面,把人们带入渔岛之夜。音乐进入A部。A部中运用了4/4节拍,速度为中速稍慢,由八小节组成,见谱例二。

谱例二

前四小节运用了扬琴技法中的反竹,后四小节则运用了扬琴技法中的拨弦,演奏中力求清彻、透明,这一反竹与拨弦运用得十分巧妙而得体,反竹若月光皎洁,拨弦如波光点点,月与海交相呼应。曲调甜美、宁静、优雅,似把月、海、岛、人融入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般。进入B部前有九小节的连接段,见谱例三。

谱例三

结构为2+2+1+4,仍为4/4节拍,但在第二小节的四拍中加有后缀的反竹,演奏中音乐潜伏着A部前四小节反竹的旋律,由于采用了三连音节奏音型,增强了音乐的滚动与摇动感,四小节曲调宛如渔家女儿在哼唱着摇蓝曲,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第五小节由F调的Ⅲ级大和弦转入D调,运用连轮,音乐延绵、恬静、悠长,在连续三个倚音加延长音上结束。在进入B段前,A部加连接又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一部曲式结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B部音乐采用了2/4节拍,小快板,共四句,均为六小节一句。乐句结构第一、二句为2+4,第三、四句为4+2,共二十四小节,后接插部,节奏旋律为2+2模进,接4+4旋律节奏加长,作者较巧妙地在4+④的④中第四小节,即为前四小节的结尾,又为后三小节结束句的起句。这里④的第四小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过渡至D调的V级小三和弦,自然地转入F调。整个B部三十八小节运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描写了渔家儿女月下欢歌起舞的场面,气氛欢快、舒畅、热烈。B部与再现的A部中再次加入连接,见谱例四。

谱例四

曲调运用了A部的主题的变型共七小节,旋律节奏运用了引子的形式一松一紧,A部主题变型的四句分别安排在第1、3、5、6小节上,与第2、4、7小节形成歌与海的衬托呼应。再现的A部,从旋律到技法完整地再现了A部。尾声有七小节,见谱例五。

谱例五

布局为3+3+1,在前三小节中运用连轮和速度稍慢的十六分音符,自然地转换至后三小节的八分泛音的技法,接最后一小节反竹琶音结束。尾声中最后四小节的泛音及反竹琶音技巧运用得十分妙韵,充分展现了渔家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扬琴独奏曲《渔岛月夜》解析

《渔岛月夜》一曲无论在曲式上还是在调式、调性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技巧的运用上如反竹、拨弦、泛音十分切题,演奏中要力求对以上几种技巧的把握十分娴熟、得体,使音色富于对比与变化,变化音的使用也使五声调式音阶得到了拓宽,使转调更为自然、流畅,较完美地表现了《渔岛月夜》一曲的意境。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