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的艺术特点浅析

2020-03-10 15:21:39出处:丝竹知音作者:许帅

《雪山魂塑》是描绘与刻画红军长征将士的音诗,是一幅史诗般革命斗争历程的雕画。作者生动地捕捉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那栩栩如生的革命战士音乐形象。“凝固的雕像”给予“生动的音乐”以巨大的启迪,而那“流动的音乐”则给予雕像以灵魂的升华。全曲共有四个部分:征途,雪山,战友,朝霞。笔者将根据这四个部分对全曲的艺术特点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征途一一神圣的钟声和简捷而悲壮的前奏,导引出奋勇前进的行军节奏。二胡歌唱性的旋律同强烈的节奏型的动机连绵不断地展开,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征途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在“征途"段落中,作者使用的并不是传统的二胡语言,其中有像号角一样的旋律,以号角式的节奏型、音阶式的级进方式,来表现风雪中浩荡的群体行进的场景。演奏的时候要抛开二胡绵延的、旋律化的语言方式,尽可能的模仿“军鼓"、“号角”这样有节奏性的打击乐、吹管乐的语言特点去演奏。音乐形象是表现群体的行军,不是一个人的行军。所以我们在演奏的时候,要有充沛的情绪、饱满坚实的音质和丰满的旋律线条。演奏者往往为了夸张力度而只去夸张重音,忽略声音的整体过程,忘记关注音色的宽、厚和明亮。演奏这首作品,从主题一出现的时候,就要有一种浑厚的音色与刚强的重音,对节奏型进行解读时要把节奏语言放在首要。同时又有很多不同的音阶进行,要把音阶里面不同的色彩、力度,用我们的力度语言去表现出来,渲染多角度的情境。比方说通过抖弓的旋律,表现出漫天飞雪的情境。抖弓的运用中,因为唯美的音色太纯净了,不可能有风雪、风沙的感觉,也不可能让人有打寒战的困苦的感受,所以演奏这首作品第一段的主导音色,不要那么唯美、纯净。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幅度要夸张,才能将形象和情境刻画深刻。

二胡协奏曲《雪山魂塑》的艺术特点浅析

雪山——二胡节奏自由向上爬行的导句,似乎迎来了座座巨大的雪山,如横空出世。二胡的慢板段落,犹如在无奈的恶劣环境中充满了思索、倾诉、友爱和智慧。几串下行的抖弓乐句,描绘着寒风瑟瑟和连呼吸也困难的客观环境。然而,当音乐进入到快板段落时,却是另外一番场景:站起来!爬上去!顶风冒雪,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山谷中深沉巨响似乎也暗示着部分战士的壮烈牺牲 段落以全音阶进行,散板的方式刻画形象,演奏时要夸张重音以增加全音阶的冲击力,表现雪山的险恶。所以,音色的冲击力要夸张。在快板的段落中有一种激进的节奏,附点、十六分音符、包括一个八个音一小节的节奏音型的模进,我们要铺垫旋律进行中的力度语言。比方说它重复三次同样音型的模进,那么就要构成三次的台阶式的力度提升。

战友一一伴奏弹出了《十送红军》的温馨主题,二胡以江西山歌的曲调同它融会在一起。这个段落非常能发挥二胡的特点,二胡能很好地表现出它的歌唱性,它的柔美以及它的内在。音乐表现了人物之间的互相鼓舞,互相温暖,从而展现了他们共同的信念以及对胜利坚定的信心。

朝霞一一伴奏弹出了辉煌的江西山歌单调,预示着曙光的来临。二胡自由而明亮的旋律迎来了朝霞,伴奏随之以激情的三连音,引出了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二胡则华彩式的跃动音型穿插其间。着力描写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的庄严瞬间,同时也象征着中国革命发展壮大的光辉前景。我们在演奏这段落中高音区的音时,要把声音演奏得非常宽和、温暖,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握住的。后来,音乐出现不同的三连音音型的排比句,不同的“刘文金式”的和声动态变化,把它分解成三连音式的旋律。透着它这种和声的力量和色彩,去完成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需把握运弓的弓速、弓的长短配合弓的压力, 及配合揉弦的增加及重音等,这都是创作原则给我们的提示。那么音乐能量积蓄到最后,出现了一个陕北的民歌主旋律,这句旋律的演奏要把民族性的语言表现出来。最后的结尾是带有冲击力的、快速的、不断的分解和弦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在这种快速的演奏中,首先要做到音推,和声的动力面貌才会显现。最后的呈现,是雕塑的全景,是四个段落情境、形象的总和,让人感受到整体宏大的场景。经历了这种音乐的故事化解读后,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勇往直前、克服艰难险阻,终于得到了胜利的欣慰和收获,令人敬畏和感怀,这些都浓缩在最后的几个音符里。

刘文金创作的这首新作品,是他二胡创作上又一成功的杰作,通过这首乐曲,我们可以看到作曲家所具有深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雪山魂塑》这样优秀的一部作品它的产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作曲家、演奏家的共同努力,当然更需要聆听音乐的知音,音乐是一个有你有我有天地共通的神奇世界,就像世界浑然显现,当我们进入了它的天地,那世界便有了共同的生命归宿。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