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骆驼》的演奏要领

2020-03-12 11:09:34出处:丝竹知音作者:刘长福

《拉骆驼》这首乐曲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编创的,当时“全国音乐周”刚刚在北京举办,涌现出了像孙文明、冯子存等一批著名的民间音乐家,同时也带动了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这首乐曲一经问世,很快就在全国流传开来、并且在二胡演奏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乐曲方面具有开拓性的影响。

乐曲以蒙占族民歌和民间音乐为素材,描绘了辽阔而美丽的草原风光。原曲的文字说明如下:此曲采用两首内蒙民歌改编而成。全曲共分四段:第一段描写了牧民们行进在宁静的草原上引亢高歌的情景。第二段用自由的慢板展示出一幅辽阔无边、美丽如画的草原景象。第三段是跳跃、活泼的快板,采用民歌《蒙古调》的变奏,描绘人们手舞足蹈和欢畅的心情,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第四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最后4小节以渐慢、渐弱的手法,表现骆驼队逐渐地远去。经改编变化后的民歌旋律不但保持了原有的音乐风格,而且成功地借鉴和汲取了马头琴上的三、四度打音等演奏技巧,同时,使用了快弓和连顿等演奏手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过去的二胡曲几乎没有什么快弓演奏的段落),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拉骆驼》的演奏要领

这首乐曲的音乐材料单纯,除第一段的主题旋律之外,其余各段几乎均由第一段的音调发展变化而成。旋律辽阔而悠扬、风格统一并便于记忆,不但音乐形象较为鲜明,同时也拓宽了演奏技法,不失为一首优秀的二胡作品。

第一段以富有特色的自然泛音奏法开头,将徐缓如歌、高亢而跳荡的优美旋律以辽阔而悠长的音响将如诗如画的草原景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演奏时除了应注意在奏慢速旋律时运弓的协调和换弓的连贯感觉以外,弓子的分配也要自然顺畅。同时,揉弦的动作安排也要均匀而富有变化,也可适当结合“迟到揉弦"等变化奏法以更准确地表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

第二段的旋律在记谱上虽然也有小节线的划分,但在实际演奏中应该按照散板方式来处理。这有点类似刘天华先生创作的《悲歌》,如不按照散板处理(当然在旋律的分句方明、更充分地表现好乐曲的情绪。由于这一段的旋律比较自由,演奏时要主动调节好运弓时的速度变化和尽量使弓子的分配丰富而有变化。在奏三度或四度的颤音时也不可过密过快,要适当模仿马头琴的“渐快"、“渐慢"和“迟到"与“早退"等丰富的颤音奏法方可得曲中韵味。

第三段是乐曲得快板部分,也是第一段旋律的加花变奏。它以跳跃、欢畅的情绪表现了满怀豪情的牧民载歌载舞地歌唱欢舞的热烈清景,演奏时要做到力度鲜明、层次清楚、快弓宽厚而有颗粒性。在奏第43、44、45小节和51、52、53小节第二拍中的“53”和“32"时,要以类似连顿弓的弓法(比连顿弓宽厚一些)来演奏,这样活泼跳跃的情绪才能表现得更加充分和生动。中段的变奏部分要做到分句鲜明、两手配合默契,分句的起伏要根据自然旋律线的进行来安排,最后要形成全曲的高潮。

第四段的旋律再现了第一段的音乐主题,悠扬的歌声安详而朦胧。演奏时除了注意前后呼应的感觉之外,最后四小节要以渐慢和渐弱的演奏效果以充分表现驼队逐渐远去的音乐意境。与此同时,最后的两个自然泛音要奏得准确而纯净。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