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色》的演奏要领浅析

2020-03-13 09:56:59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江南春色》由马熙林和朱昌耀共同创作的一首极富江南民歌特色的二胡曲,最早发表于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江苏二胡曲集》(之一)中。原版的乐曲简介如下:“乐曲以江南地方民歌为素材,描写了春来景色美,锦绣山河鱼米乡的江南春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它倾心的热爱。全曲有‘旷野清晨’、‘春回大地’、‘万物争春'、‘江南碧翠'、‘款乃庭湖'五个段落。”这首乐曲于1982年在全国民族器乐调演中经朱昌耀亲自演奏后引起了轰动的效应,并很快在全国乃至海外流传开来,成为了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江南春色》的演奏要领浅析

1993年4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全国二胡考级作品集》中发表了此曲(马熙林、朱昌耀曲),但已省略了原版中的五个副标题。新版的《江南春色》共分为: [引子]、[一]中速稍慢、[二]慢动作起渐快、[三]广板[尾声]慢板、稍自由地五个段落。

引子的开头,在二胡上以颤音的奏法将流水般的自由舒展的旋律和晶莹的自然泛音的乐句展开进行,仿佛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旷野的清晨中,春风轻拂着杨柳的枝条。小桥下的潺潺流水,枝头.上的鸟儿啼啭,和着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悠闲地吹着的笛声,静谧而令人陶醉。

第一段中速稍慢的优美旋律富于鲜明的江南乐韵,是贯穿全曲的音乐主题。共分为三个小的乐段:第一小段是变化了的江南民歌的旋律,既亲切优美又婉转悦耳,好似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人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发自内心的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第二小段的旋律是前- -小段的加花和变化,音乐的情绪较前更为活泼激动,旋律的进行也更富变化。演奏时要注意在前一段的基础上更好地控制揉弦、换把和原位移指的技巧,在运弓和频繁换弓的同时要控制好特定的音色及旋律的韵味。第三小段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和发展,三个长顫音的运用和后面音区的拓宽使音乐的情绪更加激昂,最后戏剧性地结束在半终止的音型中,给后面快板乐段的进行做好了情绪发展的自然铺垫。

第二段的旋律结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小段落。第一小段采用了传统的慢起渐快的进行方式和“江南丝竹”的特定演奏方法(垫指滑音、切分弓、原位移指和小颤音等),由幽默风趣的情绪开始,使音乐的旋律一点一点的逐渐向更加激动的情绪过渡,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小段。这一段是较快的小快板,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弓使音乐的旋律活泼热烈而极富动感,其中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型也充分表现了万物争春的活力和--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段的最后由连续激烈的快弓带出四个大幅度运弓的坚实音符,过渡到全曲的高潮段落一第三段。

第三段的旋律基调是宽广激情,它表现了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由现实中的美好景色联想到更加灿烂的未来。音乐的旋律好象春天的赞歌,使人心潮起伏、激情澎湃。演奏这一段要运用大幅度的运弓和较大幅度与较快频率的揉弦,以饱满的音色和默契的两手配合表现好音乐的情绪。尾声部分是前面引子的呼应段,以主题旋律的变化表现了对未来无限憧憬的美好情怀。演奏时气息要沉,运弓、按指和揉弦的动作要轻柔而敏锐,最后的泛音要奏得晶莹而悠远。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