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马向华

2019-12-13 11:13:07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马向华,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山东济南人,7岁起开始随济南市少年宫的陈建新老师学习二胡,9岁拜师于济南前卫歌舞团苏安国老师门下,1986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冯智皓老师,附中教师为聂靖宇。

自1991年开始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长福教授。1998年以优异成绩获学院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继续随刘长福教授深造。除主修二胡外,副修板胡,导师为李恒教授,高胡导师为田再励副教授。此外,曾多次到广东、上海等地方学习不同的地方音乐,得到甘尚时、余其伟、闵惠芬、林心铭等老师的多方指导,获益良多。

在济南时期,已多次获得儿童器乐比赛第一名,于中央音乐学院期间,二次获傅成贤奖学金一等奖,1989年艺术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获少年组二胡专业组一等奖、1997年台北中国器乐大奖赛二胡组第一名,为二胡比赛的常胜军。

从9岁起开始其国内外演奏生涯,十多年来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港、澳、台地区、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士、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经常参与各国艺术节、音乐节以及其他重要的国际演出。合作过的乐团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夏威夷交响乐团、澳洲青年交响乐团、中国中央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澳门中乐团等,中港台及众多国家的电视、电甜美,均为其作过不同的特集及专访。

自1997年起,已在国内和香港、台湾、日本、北美等地举行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并录制了十多张个人音像专辑,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及大量高难度的二胡曲目。

凭着出色的演奏和演绎,马向华经常被著名作曲家指定为合作对象,包括1999年在北京音乐厅与广播交响乐团首演了著名作曲家黄安轮的二胡协奏曲《敦煌古谱四首》,2002年在东京首演著名作曲家石井真木的二胡新作《人间如梦川》,2002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与中国爱乐乐团首演著名作曲家陈其钢的二胡协奏曲《逝去时光》获得好评,并成功地与夏威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著名作曲家谭盾的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

从对音乐有感悟力的懵懂小孩到成为二胡专业的高材生,从享誉国内外的二胡演奏家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马向华从人生的偶然走向了必然。为了给中国民乐发展输送好苗子,打好人才基础,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舞台、更深的爱留给学生。她说:“我从没想过要从事别的职业,唯一的想法就是当老师。这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将倾尽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

二胡演奏家的成长之路

马向华学习二胡纯属偶然。四五岁时,她去济南少年宫参加面试,因为唱《绒花》唱得泪流满面,被现场的二胡老师一眼看中。“老师大概是想,这么小的孩子就对音乐有着如此敏锐的感受力,太适合学二胡了吧。”回忆起往昔,马向华笑着说。

在少年宫的学习,敲开了马向华二胡艺术的大门。因为学得不错,父母决定让她试着考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下文简称附小)。为了考学,她开始了3年的“魔鬼训练”。那是一段令她时隔多年回想起来,还觉得“很苦”的日子。

“真的很苦,每一个音符必须严格,必须准确,跟在兴趣班时拉琴完全不一样。”马向华说。虽然苦,但是那3年的训练,被马向华看做是自己艺术道路上第一次“质”的飞跃,让她懂得了学艺术,后天的努力极为关键。

考入附小后,马向华被“植入”更为专业的学习土壤,很快获得了艺术上的第二次飞跃。那时,附小有一支名为“小小演奏家”的队伍,由学习二胡、琵琶、笙等乐器的若干学生组成。因为能力突出,马向华也是其中一员。“小小演奏家”经常代表学校在国内外巡回演出,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对马向华提高演奏水平、丰富舞台经验、增强自信,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就这样一路从附小、附中,再到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刘长福、李恒、田再励等诸多胡琴艺术家,马向华完成了高水准的专业训练和丰富的舞台实践,形成刚柔并济、优美清新的个人风格,成为各类二胡比赛中的常胜将军。1997年起,她已在国内和香港、台湾、日本、北美等地举行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录制了十多张个人音像专辑,其中包括多种风格及大量高难度的二胡曲目。因为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她还被许多著名作曲家如黄安伦、陈其钢、谭盾、石井真木(日本)指定为音乐会的合作对象,享誉海内外。

坚守初心的耕耘者

2001年,马向华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彼时,她已是国内外知名的二胡演奏家,海内外很多乐团邀请她,但马向华一心一意想要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从没想过要从事别的职业,唯一的想法就是当老师。”毕业后,她留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并于2012年成为硕士生导师。目前,她带的学生中既有中学生,也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度很大。

“对待不同年龄的学生必须得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马向华说。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二胡专业的好苗子。在她看来,想学好二胡,学好任何一门艺术,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真诚的态度,要一直抱有坚定执著的追求信念”,因为“做任何事往往都是一时容易一世难”。

二胡演奏是天赋与努力的双重结合。天赋即一些硬性条件,比如手指细长、有韧性,手臂修长等。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敏感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乐感。“在音乐中,音符只存在于表面,能否展现出音符背后的灵魂或形象,对演奏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具备乐感,才能体味到更深层次的东西。”马向华说。

努力就是要不断练习。“每一次练琴都是对艺术的精雕细琢,只有不断打磨,一遍遍地抛光,才能成就伟大的艺术品。”马向华向来都是这么教导学生的。她不仅要求学生勤学苦练,多年来还坚持带领他们到全国各地巡演,创造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除了严格的专业训练,马向华还倾注了大量心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光传授技能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在马向华看来,学习音乐包括民乐,对于孩子们来说,获得的不仅是一种技能、技巧,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师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内在,以身垂范,引领孩子们通过音乐更好地激发自己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世界。

对“根”的寻求与回归

二胡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门传统艺术,一直是马向华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近些年,民乐与西方音乐合作的现象日益增多,马向华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传统不能自我封闭,一定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在交流合作中汲取他人的元素丰富自我,这样民乐才能发展得更好。”但是,她也指出民乐自身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知道最终的方向在哪里,要坚守住自身最独特的东西。

“包括二胡在内的民乐,只有守住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在世界上占据独特优势。”马向华表示。2013年她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后,经常会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戏曲、民歌以及其他非遗文化。她坚信“只有为学生注入更多的传统基因,民乐发展的根基才会更牢固和扎实”。

这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给民乐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得益于几代民乐人的努力和中国国力的提升,民乐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马向华和学生们的海外演奏会经常是场场爆满,民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听众。“学习民乐最好的时代来了。”马向华兴奋地说,“我将倾尽毕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不负这个最好的时代。”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