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定要创新——广州日报采访竹笛名家耿涛

2018-10-15 09:54:07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广州,一座建城两千余年的南中国大都会,既古老又时尚。以其独特的开放、兼容、创新、务实的城市文化吸引着一批批的人才。中国竹笛演奏家、华南师范大学竹笛专业硕士生导师耿涛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国竹笛,自新石器时期就出现的骨哨、骨笛的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竹笛,经历了由骨制转为竹制、无膜孔转为增开膜孔、“贴膜变音”的革新,以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推进中国竹笛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竹笛演奏家、制作家先后研制出了多音孔竹笛,一时间,中国竹笛多音孔形制改革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竹笛名家耿涛

改良后的七音孔竹笛在保持传统六孔竹笛的全部结构和演奏模式的基础下,不仅解决了传统六孔竹笛在第二音孔半音演奏等问题,更大程度上增强了竹笛演奏艺术表现力。

来到广州之后,耿涛先后创作了一些关于本土的多部优美乐曲,《粤乡晨曲》、《珠江畅想》、《关公庙》等。其中,《粤乡晨曲》便是取材于广东音乐《旱天雷》。

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在于将生活,将情思植入跳动的音符中,而后引起听者的联想,在乐音的欣赏中陶冶情操。耿涛创作《珠江畅想》这部作品历经了六年时间的创作,煞费苦心。

对于音乐的创作和传授,耿涛依然是乐此不倦,他最大的展望,就是希望能够组建一支竹笛重奏团,打破中国竹笛一贯个人独奏的风格,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竹笛的文化和魅力。

耿涛现为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广东省竹笛学会副会长,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竹笛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竹笛名家耿涛

早年跟随著名竹笛演奏家曲祥先生学习竹笛,1983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刘德庆教授;之后,跟随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蔡敬民教授学习。

199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文艺系进修,2004年赴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表演艺术大学访学。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