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

2020-03-01 17:55:48出处:丝竹知音作者:陆媛媛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 3000 年的历史。 它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海内外的众多知音。 在它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外观构造和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 浙江筝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国诸多古筝流派中较为重要的流派之一。

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

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 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 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 等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 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 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 1814 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 20 年代使用过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 “弦索十三套曲”和 “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 68 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 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 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 又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故事的烘托, 更显神妙。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银河碧波》等曲,从演奏特点来看他们共有如下几点共性:
其一,“快四点”:中指、大指、食指、大指的勾托抹托组合技法,以勾指为重音,速度较快。 此技法常连续使用并配合快夹弹的抹托技法,造成旋律流畅之感。 如《将军令》、《四合如意》。

其二,“快夹弹”:大指、食指的快速抹托组合指法。 弹奏时以小关节发力,演奏时手掌重心快速转移配合不同用指,造成珠落玉盘旋律跌宕起伏之效。 如《云庆》。

其三,“摇指”:这是浙沪筝派最具特色的技法。 它既不同于山东筝派的小关节托劈, 也不同于河南筝派大关节的快速托劈(轮)。 摇指是以食指捏住大指甲片后端呈半握拳状,以手腕为轴心来回摆动所产生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以演奏线条性、 歌唱性强的旋律。 摇指除了以食指弹奏单音外,亦有双摇(大指和食指)、三摇(大指、食指和中指)等,突破了单声部旋律的演奏。

其四,“点奏”:两手食指快速交替弹奏,是借鉴扬琴演奏法而来的。 通常用于主题的再现,有时为了增强气势第一个音改用中指勾在低于八度以上音区弹奏, 甚至为了更热烈之气氛采用中指扫再加点指的组合技法。

其五,“提弦”:左手大指与食指(或无名指)将琴弦上提,强调低音声部或增强节奏重音,使音色较为浑厚。 以上皆为右手技法, 而浙沪筝派中左手技法相对其他筝派则较少运用。 最常使用的左手技法是如蜻蜓点水般的点音,按弦过程较快,使音高短暂升高后又还原,多以附点音符形式出现。 此外,筝曲使用的上下滑音幅度不大且过程较快,与浙沪筝派清丽淡雅的风格相一致。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