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音乐在清朝宫廷音乐中的发展与繁荣

2020-03-20 15:36:10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洞箫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而洞箫音乐构成了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洞箫音乐在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十分注重洞箫音乐,洞箫音乐成为清朝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场合广泛使用,促进了宫廷音乐的繁荣兴盛,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清朝社会音乐生活面貌,成为清朝宫廷音乐历史的重要见证,并且还和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各国的音乐之间交织融合,成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载体。

洞箫音乐在清朝宫廷音乐中的发展与繁荣

洞箫音乐在明朝、清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繁荣,洞箫音乐在朝贺、郊外祭祀、宴会上均得到了广泛发展。不仅在宫廷中广泛使用,而且在民间宴会上的乐队演奏中也使用洞箫。

1、祭祀乐

祭祀活动是我国封建王朝宫廷礼仪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清朝也不例外。因而,清朝时期的祭祀乐在宫廷音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祭祀礼乐的规模上,按照祭祀活动规格的高低,以及乐器配置的数量依次递减,在祭祀礼乐中,乐器的排列顺序和演奏乐器所使用的数量,能够较好地体现当时宫廷音乐中的地位。清朝宫廷祭祀和历史上其他王朝进行的祭祀是保持基本一致的,分为大祀、中祀、群祀三个不同的等次,而在祭祀用乐中,大祀、中祀用中和昭乐,除此之外还有庆神欢乐、祭堂子乐。大祀、中祀的乐器配备是完全一致的,仅仅是在乐器的数量上不同,大祀中配备的乐器数量要比中祀的多。中和昭乐开始于明朝初期,后被清朝宫廷礼乐沿用下来,其主要运用的场合为坛、庙祭祀、殿陛朝会、先师庙以及方岳祭祀等清朝皇帝出人之处。中和昭乐在清朝宫廷礼乐中用乐级别最高、最为讲究,参与演奏的乐工数量丨.分庞大,但在不同的祭祀场合,按照场合的大小、皇帝的重视程度而在乐工数量上稍微有所变化。《钦定大清会典图》记载,祭祀当中的中和昭乐乐器共有数十种,乐器丝竹管弦八音俱全,参与演奏的乐工人数众多,大多数时候达到100多人,在清朝宫廷礼乐中居于首要位置,拥有最高的地位。中和昭乐因具体使用场合的不同,其所用乐章也不尽相同,而是按照场合的变化进行调整。除中和昭乐外,清朝宫廷祭祀乐还有庆神欢乐、禾辞乐、采桑歌乐等。庆神欢乐是清朝宫廷所制规模比较小的祭祀神灵的活动,其为“群祀"而用,按照乐队的编制,其使用乐器/丶种,演奏乐器的乐工为八人。禾辞乐是在祭祀先农坛之后皇帝进行耕耘仪式之时所用的,共使用乐器30种。采桑歌乐在祭祀先农坛后皇后举行采桑仪式之时所用,共使用乐器26种。

姚文翰绘紫光阁赐宴图(局部)蒙古乐队

姚文翰绘紫光阁赐宴图(局部)蒙古乐队

2、宴会乐

宴会乐,顾名思义是皇帝为节日、贺喜、庆功而在宫廷中举办宴会之时演奏表演的礼乐,同时被称之为“宴乐”,在清朝的典籍文献中称之为“宴飨乐",大多在举办元旦、皇帝生日、冬至、皇帝大婚等重要典礼而宴会之时使用。清朝宫廷宴乐中,有一部分属于典礼性的仪式音乐,比如丹陛清乐、中和清乐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具有表演性质的舞乐,比如世德舞、庆隆舞、德胜舞等满族舞乐。清朝宫廷宴会乐沿袭部分明朝旧制和满族少数民族音乐之外,还采纳了大清王朝周边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音乐甚至外国音乐。清朝宫廷宴会乐和隋唐以来其他朝代同样,成为宫廷音乐当中最具有光彩的组成部分,洞箫乐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乐,是清朝太宗皇帝于1635年平定漠南蒙古察哈尔部之后所获音乐,之后被列为满清宫廷宴乐,其中的萧是一一种较为重要演奏乐器,演奏者身着蟒服,单跪一膝而进行演奏,按照清朝所重新进行的编制,共用乐器巧种。仪仗乐是皇帝乘舆出人之时所使用的礼乐,按照分类,其属《于仪仗乐乐队,而在仪仗乐中,洞箫占有羊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知,清朝宫廷音乐中,洞箫被广泛运用、频繁使用,所占比重较大,洞箫音乐在促进清朝宫廷音乐的发展与繁荣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