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极致 超越前人—访斫琴师许昌武

2020-03-05 10:16:33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扬州街上有一条狭窄的巷子叫仁丰里,巷子深处有一家制作古筝、古琴的作坊名为“永乐琴坊”,许昌武就是永乐琴坊的主人。

“永乐琴坊”创办于1999年,以生产高档古琴、古筝闻名遐迩。

四十多岁的许昌武精明干练,魁梧壮实,他是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广陵琴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许昌武办公室门楣上有一块牌匾,上书两个金色的大字:永乐。两个字出自著名书画家吴悦石之手。

许昌武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外公于兴华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与著名电影演员赵丹是同窗好友。一首当年家喻户晓的歌曲《游子吟》就是于兴华先生创作的。许昌武爱好音乐,擅长制作,他曾经设计过许多款造型优美的古筝、古琴,他的美学理念的建立,无疑与家族的文脉传承不无关系。

追求极致 超越前人—访斫琴师许昌武

寻觅良材 为斫妙琴

北宋琴家朱长文认为,琴有四善:一是良质,二是善斫,三是妙指,四是正心。精良的材料是四善之首,也说明优质的材料是斫出好琴的前提。

为了寻觅良材,多少斫琴人在四处奔波。许昌武也曾四处淘换老料,收到心仪的老木头后他会欣喜若狂。在他的仓库里,储藏了大量从江南多地搜集来的百余年的老房梁,这些老木头在斫琴人眼里是上等的斫琴材料。许昌武是一个有远见卓识和经济头脑的人,十几年前,他就到溧阳、宜兴、苏州等地购买经年的老料。他说,这种老房梁能够达到二十公分以上,极适合制作古琴。他还收到过四十多公分宽的材料,甚至还收到过11根明代老寺庙的材料,直径五十公分宽,长度八米左右,这些珍贵的材料极为罕见。

古琴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五百年有正音。许昌武手中有这么多数百余年的老料,那是他与古琴有着怎样不解的缘分啊!

触类旁通 制作古琴

许昌武原来从事古筝制作,所有古筝的外形都是他设计的。“古筝外形多少年未变,感觉很单调,所以我就尝试着将外形进行一些改变。”许昌武设计的古筝外形流线顺畅,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现代形式感。

谈起古琴,许昌武称自己斫琴具备很多优势,因为从事古筝制作,触类旁通,另外在著名琴家刘洋、陶艺的影响下,他有机会鉴赏了很多老琴,聆听老琴的声音,观察老琴的槽腹,对古琴的审美意识和音色追求逐渐形成。

他认为,一张琴好与不好,与外观关系不是太大,关键是发音部分——槽腹。“它是琴的精髓。一台琴能发出美妙的中和之音,完全取决于槽腹的制作,槽腹的好坏决定这张琴的成败。”许昌武说,材料不同,槽腹的薄厚也不同。“当然,制作槽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杉木分树中、树根、树头,朝阴、朝阳,材质密度都不一样,故此每张琴斫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许昌武最初多以仲尼、伏羲、混沌款型的琴为制作蓝本。因为这几款琴比较传统,也是流传最久的琴型。许昌武说,在扬州,他有很多亦师亦友的朋友,外地一些较为知名的斫琴师也是他的朋友,在交流过程中,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斫琴技法。

老琴的声音是许昌武斫琴中追求的标准音。这种高起点的对古琴音色的追求,一直是许昌武“琴不悦耳死不休”的目标。

许昌武称自己现在斫琴不光用杉木,还用青桐、红木、紫檀木、黄花梨、阴沉木、酸枝等材料。他说,红木材料斫琴不用做灰胎,也不用刷大漆,因此底板和面板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它们呈现的自然的纹路美轮美奂。

许昌武坦言,在学习斫琴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困难:“斫琴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在制作木胎、漆胎包括装配时,中间会遇到很多重要的节点,斫琴人要把每个点都掌握得很好才行;如果有一个点出了差错,这张琴就会前功尽弃。这就要求制作者要认真对待斫琴中的每一个点和每一个细节,不能出现任何纰漏,也不能存在侥幸心态。”

广泛涉猎 提升品位

当代斫琴师,仅仅会斫琴是远远不够的,而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他才能站得稳,行得远,许昌武深谙此理。他曾随刘少椿外孙、广陵派第十二代古琴传承人刘扬学习古琴,也曾跟随著名古琴收藏家、鉴赏家、古琴鉴定专家陶艺先生学习古琴鉴赏知识。在斫琴过程中,他将扬州古老的漆器工艺与现代斫琴艺术有机地融合。

扬州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许昌武还广泛涉猎古琴以外的知识。他从园林、老家具、木雕、砖雕以及传统书画中汲取养分,以期提升自己的审美格调和艺术品位,也从广陵派古琴大师刘少椿等人传世的古琴录音中体味古意苍茫的韵味,并从中获得诸多的灵感和启发。“诗外”的功夫,给予他精神的养料,也使得他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得以悄然提升。

许昌武认为,斫琴师不光手艺活要好,还要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斫琴都是互通的。只要你用心体悟,细心观察,都会找到一些灵感。”

熟能生巧 独具匠心

声音优劣是考量一件乐器成败的标准。如何让古琴的发音更好?许昌武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说:古琴当初刚被斫成之时,声音未必好听,随着时间的推移,木胎变得通透,声音变得优美,它的音色才逐渐变得动听。如何让新琴具备老琴的味道?除了要有老的材料,另外就是斫琴手法以及对老琴音色的追求。许昌武建议斫琴人多听听老琴的声音,这样斫出来的琴声音才有古琴的味道。“做琴要注重槽腹的制作,槽腹关乎这张琴声音的好坏,之后才考虑灰胎、大漆问题。”他还说:“斫琴人需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去听,去辨别,聆听槽腹的每一个点,让斫制的琴发出的声音向老琴的声音靠近,让每个点都令自己满意。”

许昌武称自己有一对辨别细微声音的耳朵,另外他又看过许多老琴,对前人斫琴的槽腹和声音有了细致的了解。正因为有这些优势,许昌武斫制的古琴才被人们誉为有老古琴的韵味,深得专业人士的青睐。他自信地说:“只要木材放到我手上,我心里就已经有了大致的把握,知道怎样处理这块木料,赋予其生命。”他还说,木料有好坏之分,很多看上去光滑完美的木材,在我们眼里,它不一定能发出最好的声音;而那些看上去比较朽、不太起眼的木材,在我们眼里反而是个宝。因为这类木料里面有很多孔眼,做成琴后声音会更加通透,没有阻隔,余音长,老琴的味道足。

许昌武发现,古代流传下来的琴有很多是奇形怪状的,通过比较,他认为混沌式的古琴发音不错,蕉叶琴、仲尼琴比较秀气。许昌武称自己最偏爱蕉叶琴,每年都会做很多张。“一定要懂蕉叶琴槽腹的构造,如果只是做出它的外形,而槽腹问题没有解决,声音就会很难听。”他还说,每张琴的面板做好后,他还会做出很多底板,然后分别与面板匹配,“只有匹配的好,余音才会长,琴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这是他的经验之谈。

斫琴培训 齐头并进

也许是与广陵琴派古琴演奏家刘扬以及陶艺先生的关系密切,许昌武对广陵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刘少椿先生十分景仰。他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刘少椿先生各个时期的与琴人雅集、弹琴的照片。人们透过照片,看到了老一代琴家的精神风貌和傲人的风骨。

许昌武除了打算创办广陵派刘少椿琴院外,还准备筹建刘少椿古琴艺术史料陈列馆。在永乐琴坊的二层楼上,是一间古琴培训教室。除了这间教室之外,在南门码头遗址旁边,许昌武的“永乐客栈”作为扬州第一家古琴文化主题酒店,里面也设有古琴培训教室。许昌武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任教,来这里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以吃住在酒店。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爱好古琴的朋友。

许昌武告诉记者,这里每个月都有一两期的古琴培训班,每期20余人。

在古琴培训如火如荼的当下,人们为何选择到这里接受培训,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许昌武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的人文环境优越,师资力量雄厚。另外我们有一个中国最大的古琴网站——七弦古琴网,这些都是吸引人们来这里学习古琴的优势。

追求极致 超越前人

问及斫琴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许昌武回答说:太多了。他说,古琴的大漆很不好做,如果木胎做得很好,但油漆不好,会出现很多问题,让人很难受。“一张琴,木胎和油漆的回弹力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弦距,都是有说法的。弦距对声波的传导有一定的局限性,长了或短了都不好。不会计算这些,就做不出太好的琴。其实中国古代就有这些计算方法,如三分损益等。”许昌武称,斫琴时,琴面板上的每个点发出的声音都要仔细辨听。“一张琴你要认真打造它,不能有残缺,犹如培养自己的子女一样。”

许昌武认为古琴弦的装配以及岳山等部件都很重要,如果琴做得很好,因为弦的问题或岳山的问题,会让这张琴大打折扣。一张琴是由许多部件组合而成的,对每个的部件的制作与装配都要精益求精,这张琴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许昌武说做琴不能快,不能急功近利。“三个月就做出一张琴,它怎么会有好声音呢?不可思议。”

许昌武告诉记者,他打算做贴面琴,蓝本就是《故宫古琴图典》中明代仲尼款的紫檀木贴面琴“峨嵋松”。贴面琴是用传统的杉木做琴的内胎,然后把紫檀木裁切成一定的厚度和一定规则的图形拼贴在古琴上面,紫檀贴面需要严丝合缝,同时还要考虑琴完成后的声音震动效果。之前他试制了数张贴面琴,都因技术不成熟而废掉了。经过几次失败后,他已经总结出经验。许昌武绘出图纸,精确地计算出用多少块紫檀木片。许昌武已经胸有成竹,因为他的案头工作做得非常严谨细致。他准备制作三张能与故宫“峨嵋松”媲美的贴面琴,同时,也准备着手做黄花梨的“百纳琴”。

记者问许昌武今后的目标,他沉吟片刻说道:“古人留下很多精髓的东西,他们的许多智慧我们都无法超越。我们能做到的只有潜心学习古人留下的东西,总结他们的宝贵经验,继承、发展。学习传统,力争超越前人!”说完这些,他笑道:这话说的是不是大了一点了?
其实这话一点不大。如果没有这种志向与追求,怎么能做出一流的古琴呢?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