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保生:演奏者要提倡唱谱

2020-09-28 16:17:54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我所说的演奏者要提倡唱谱,顾名思义,就是说你对你所演奏的曲目不但会吹,而且还要会唱。不仅要唱好,还要唱出韵律,唱出风格,唱出色彩,唱出情绪......一句话,要唱出感情。

感是“感悟”,情是目的。只有感到并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更好地反映和表现个“情”字。从这个意义上讲,唱是必须的,非唱不可,不唱你就抓不住或抓不准这首曲子的意思,就抓不住曲子的律动,只是吹音符而已,味同嚼蜡。

宁保生:演奏者要提倡唱谱

有人说了,我嗓子不好,唱不好听怎么办?你不要曲解我的意思,谁也不会要求咱们唱得要像声乐演员那么好听。这里所要求的并不是声音,而是意思,是情感。

唱不上去的可以低八度唱,放声唱不了的可以低声吟唱,甚至轻声哼都唱可以。总之是要唱,要经常唱,曲不离口。只有这样,你才能感悟到曲中深层之内涵,把握其音乐律动,演奏时,再合理调动、使用各种技法,这样,你演奏的东西就有点意思了,就可耐人寻味了。

比知有文章,就以来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吧,学生读得总不如老师好吧?老师读得就不如广播员,而一般广播员恐怕也不及话剧演员。是不是这个样子呢?我这里只讲常规,不讲特例,基本情况是这样。

为什么人家就读得好呢?因为人家就是专门研究语言的,就是研究怎么说话的。人家读出来的文章能不好听吗?能不感人吗?我想这里面除了发音准确之外,还得有诸多因素,如:声腔、节奏、色彩、色彩、感情、语言环境等等。这些都需要准确把握才行。

同样一篇文章让人家一读,可以说是赋子了文字活的生命,使听者感受到语言的美,文字的美。因此,一首乐曲也可说是一文章,就看你会不会读?怎么读?读得怎么样?能不能打动人?

另外,唱谱还可以锻炼人对声音的感应和分辨能力。有人也想唱,就是唱不准。还有的人笛子吹的是C调,可他唱的也不知是什么调,找不着音。

这不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求他唱的和笛子吹的一样。这是最低要求,通过这种训练,音准慢慢就会好起来,对声音的感应能力和分辨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什么是律动?就是音乐运行中的内在规律。像什么有固定的拍子的如:2拍、3拍、4拍、5拍、拍、7拍、9拍、12拍及不等的混合拍子就不用说了。即便是个散板,如京剧的摇板等也是有其内在律动的。

这个音到底唱多长?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呼吸?哪点需渐弱?哪点需渐强?讲究的地方多了!其中哪一点做不好,听觉上都接受不了,都感到不舒服。

像这些细微的地方只有通过经常唱,细心体察才能感悟到。如果你不是有感而发,而是从老师那里趸来的,照猫画虎,根本不是由你本人亲自体味出来的东西,那又如何能感动人呢?

我把唱谱的重要性提得如此之高,是不是说只要唱谱就能解决切问题,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呢,也不完全是。因为你体悟到的东西也不一定都能反映出来,还有另外的因素。

比如说一个指挥吧,人家对每个音乐作品在投人排练之前都是做了大量案头工作的,分析研究作品,什么曲式、和弦、织体、配器等等。他悉心体会作者意图,再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可以细化到每个乐段、乐句,甚至到某个音符......可谓用心良苦。

但是指挥并不一定会吹笛子,他也不一定会拉二胡或演奏其它乐器。那么,他有很多好的想法又如何去反映和表现出来呢?这就得依靠乐队,依靠演奏员。

所以说,如果排不出东西,没有想法是指挥的问题:如果指挥有东西,有想法,去要求乐队而演奏员做不到,这就是演奏员的问题。两者缺一不可。

吹笛子也是一样,你不但要有好的想法,还要借助你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演奏技法作支撑,去反映它,表现它,很好地落实才行。这也是两者缺一不可。

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尾曲,不论是南昆、北昆,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你看人家笛师给演员伴奏真是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真是太棒了!

如果把谱子拿给不熟悉昆曲的人吹,那可就大相径庭了!你就是把呼吸、气口、句法标得清清楚楚,吹时严格按要求做到,恐怕也不是味儿,演员也会感到不舒服。

为什么?就是因为你不会唱,唱不好,唱不出味道,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作参就显得生硬、格楞。其实,曲调吹下来并不难,音准、音色、节奏都对,可就是不知人家吹得够味儿,让演员感到好服。道理就在这儿。

所以,我提倡演奏员唱谱,必须唱!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