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气息的重要性

2020-06-05 16:19:58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声由气生,气息在音乐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气息运用熟练程度可以体现其琵琶演奏的造诣。笔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探讨了琵琶演奏过程中气息的掌握以及其对演奏的影响。

琵琶演奏中气息的重要性

一、平稳的呼吸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着肌肉群协调的收放,而主宰这一切的归根结底就是“气息”。通俗一些来说,大脑供氧充足精神才能高度集中。那么,我们如何在演奏中让气息平稳、贯穿全身,从而达到身体的放松和内心的宁静呢?

首先在演奏之前做深呼吸,气沉丹田。手臂自然地下垂,并让全身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对于即将演奏文曲的人来说,可以试一试用自己最小的力气抬起手臂。手臂抬起的同时伴着呼吸的节奏。有条理的控制自己的大臂小臂手肘手腕。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刻,手部的肌肉是完全放松的,是有重量感的。

接着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指拨弦的那一刻伴随着力量的释放,气息慢慢往外呼出,也就是说,手臂的放松过程其实是通往受力的桥梁。

二、发音过程中的“气息”

在琵琶的演奏艺术中音响艺术是很重要的一块领域。音色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演奏者的演奏的质量和对音乐主题淋漓精致的表达。琵琶的发音分为“常规发音”和“变化发音”。“常规发音” 就是我们在对琴弦进行拨动的过程中,发出的一些有规律的震动,即乐器发出的自然地声音。“常规发音” 又被叫作“自然发音”。而“变化发音”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她需要演奏者对角度亦或是指峰的运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演奏出富有变化的声音。这种声音千变万化,富含感情。但是这也是需要在掌握了“自然发音”之后才能达到的境界。

“气”是最微小却时刻流动的物质。在运动中 “气”无处不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通过演奏者自身对手臂、手腕、手指的控制而在其中产生了“力”,并通过气息在之间融汇。气息假使通畅,那么力的来往也会毫无阻力,反之,气息的波动势必会带来力的无法传达,发音会干瘪没有力度。左右手的演奏技术、技巧及音色的掌握与运用在无论哪一种乐器的演奏过程中,都需要演奏者配合气息和贯通每一个句子至全曲的演奏。所以流畅的气息是自然发音的先决条件。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反复的训练和坚定的信念是必不可缺的。

首先我们从一种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松、不紧、不柔、不刚的一种中立的,没有多余附加特色的声音来练习。这种声音犹如白纸,能让演奏者在练习中养成放松、自然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演奏中更好的快速演奏和慢速演奏。

慢速演奏的特点是,发音浑厚且圆润,演奏中夹杂着柔美之感。在弹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点” 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仅仅“点”一下就没有下文了。所谓“余音绕梁三日”,是指在演奏完后余音和余音的营造上类似于音响的“和音”效果。

通俗点说就是混响。只有抓住余音,那么琵琶的精髓之处才有可能领悟的到。

重视余音的训练,努力的培养对余音产生的美感,会在不知不觉间让演奏技艺进步。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将发音后的余音当成重要的板块来重视。将“点”状发音串联起来。想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在对音线技术的使用时,还应该运用“气息”配合。“气息”就是那条将“点”状音串联起的线。演奏者在对缓慢气息的运用过程中,增强自身对手臂、手肘、手腕之间的控制力,在过弦时让手指的移动速度变慢。延长每一个音符的长音感和连贯性。这可以让发音犹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在这期间也要辅之以左手动作的配合,才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弹奏宛若呼气,吸气则是挑动。一呼一吸,掌握好规律,则可以让演奏者在“文曲”中自由的表达情感。

最后一点,是在演奏者的快速演奏过程中,尽量让发音干脆、清爽、有颗粒感。在对这个进行训练时,需要演奏者保持手臂和手腕的小幅度的动作,触弦面积的要小。快速演奏中对肌肉能量的消耗比较大,所以更要合理的控制气息,才能自如的完成演奏。

三、流动的气息是力的诞生地

“气息”时刻运动的,是力的诞生地。大家常说: “力气”或是“气力”。所谓气动则声发,力从气中来。有很多学者认为,琵琶演奏的力是从手臂中来的。其实这个看法是片面的。尤其在一些“武曲”的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深吸一口气,才能产生爆发力。才能产生 “银瓶乍破水浆迸”的冲击效果。呼吸的快慢直接和拨弦的缓急、声音的强弱成正比。在琵琶的演奏过程里,技巧性的使用呼吸方法,让演奏出的声音带有强力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武曲”的演奏中,经常使用两种方法。首先是增加重力,第二种是加大支撑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者在气量上要相应地加大,后者则需要加大身体内部的气压。在一些表达刚强的演奏曲目中,演奏者需要加快自己的呼吸速度,储备能量,在关键点爆发。举个例子,著名古曲《十面埋伏》。它讲述的是在战场上群战角逐的局面。在乐曲的开头情绪便十分激昂,这里就需要使用特殊的指法——轮拂指法,相对于呼吸要深且快。让力量往下集中,形成手脚的反作用力。不是那么强烈的曲子在演奏时,气息可以适当地上移。应在腰和肩膀之间。而比较弱的力度时,呼吸要浅甚至于屏住呼吸。在演奏泛音时或者是尾音时,呼吸的方法和这一种一样。

在演奏的过程中与气息的贯通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当中的技巧,才能够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乐曲的独特风格和情感内涵。

四、气韵的美感

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关于“气”和“美” 的审美态度。“气”能作为一种审美存在,其实就已经传达出它本身的生命力和感性等一系列美好的特征。

魏晋时期,“气韵”一词正式出现。我们都知道,音乐在这个朝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玄学家们终其一生追求声音的美好,故出现了“善叙名理,辞气清畅” 的高尚的审美情趣。魏晋时期用“韵”来形容诸如风流潇洒、气度脱尘的形象。像是“风韵”“天韵”等等。这一系列的词汇说明了人们在追求充满内涵的美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很多充满“气韵”的乐曲广为流传,演奏者如何将作品的“气韵”充分的表达出来呢?在熟练的掌握演奏技巧之外,还要仔细的了解乐曲背后诸如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方面,并经过每个人独特的理性分析来演奏。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