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器不仅能刺激感官加强认知能力还能增加记忆力

2018-10-18 10:50:45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嗜好要愈简单愈好,不仅容易学习,也较能长期维持。过去有许多研究都显示,休闲活动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机率,这些休闲活动包括了演奏乐器。最近20年来,研究发现演奏乐器动用的脑细胞更多,效果更好,除了预防失智症之外,也用于中风、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等的康复治疗。

学尤克里里让我手忙脚乱,但“脑力”全开

朋友最喜欢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成了孤单老人,如何怡然自娱?又如果你罹患了失智症,能不能减少照顾者的负担?”

玩乐器不仅能刺激感官加强认知能力还能增加记忆力

身为神经内科医师,我给自己的功课是“培养嗜好”,比如:编织、打太极拳、唱歌或玩乐器等,而且嗜好要愈简单愈好,不仅容易学习,且能长期维持。所以当知道有尤克里里初级班要开课,未学过乐器亦无妨时,我毫不考虑地报名了。

上第一堂课时,我才发现尤克里里的学问很大,除了要听懂老师的教学,还得右手拨弦、左手转按和弦,加上脚打拍子、眼睛盯着乐谱,同时嘴里念着口诀以跟上节奏或边刷弦边唱,当然还要肩颈放松,面露微笑,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一开始,我就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觉得整个大脑都在发火放电。

玩乐器,能促进大脑发展

的确,学习乐器几乎是全脑动用,包括司管运动、感觉(触觉、听觉和视觉)、记忆、专注力与情绪的神经系统。

不过,长期反覆演练乐器,还可以反过来影响大脑。例如在2003年发表的这项研究:有40名键盘乐器的乐师,其中20位是专业、20位为业余,另外还有40名不弹乐器者。这三组都是男性,且年龄相当。让他们接受脑部磁振造影扫描,结果发现专业乐师大脑的运动和感觉区,以及部分的额叶、顶叶、颞叶的脑灰质体积,都明显比其他两组大,表示大脑有可塑性,用进废退。

多练习,熟能生巧

初学的我,最困难的是左手要快速按出不同的和弦,而且双眼必须盯着乐谱,不能看弦,所以要把弦的位置牢记于心中。

玩乐器不仅能刺激感官加强认知能力还能增加记忆力

老师和同学们一再告诉我要多练习,因为肌肉是有记忆的。「肌肉记忆」?这听起来很吸引人,其实,记忆还是存在于脑中,就像走路、游泳、骑自行车或打字,只要学会了,经常使用就熟能生巧──这种记忆属于「程序记忆」,是一种内隐记忆,以后就是很久没用也不会忘记。至于失智症患者容易受损的则是外显记忆,比如无法记得情节或事件等情况。

虽然学习乐器主要是建构程序记忆,但我忍不住思考:经过长久的演练,是否也能增强其他认知功能,或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机率?

老来玩乐器,加强认知能力

有一篇发表于2011年关于神经认知测试的论文,把60岁至83岁的熟龄人士分为三组,分别是:有至少10年的乐器经验者(22位)、1至9年的乐器经验者(27位),以及无乐器经验者(21位)。乐器主要为钢琴,其次是木管乐器。这三组的年龄、教育程度和运动量都相当。

与从不弹奏乐器者相比,有至少10年乐器经验者的非语言记忆(即视觉记忆)、命名能力、思绪流畅力和执行力都明显较好。但这项回溯性研究只能显示丰富的乐器经验与较佳的认知功能有相关,并不能直接证实其中的因果关系。

另一篇发表于2013年的论文则采取前瞻性设计,向前追踪一段时间,较有说服力。29位从未学过乐器、年龄在61岁至84岁的健康人士,分为实验组(13人)和对照组(16人)。实验组每周接受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钢琴教学,并且一星期至少练琴5天,每次至少45分钟。对照组则从事其他的休闲运动。

结果在4个月后,为他们做了认知功能测试,显示实验组的专注力和执行力明显进步了,心情和生活品质也变得比较好,可见弹奏乐器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存款。

音乐家较不易罹患失智症?

那么,音乐家是否较不易罹患失智症?这可以从2014年的一篇对瑞典老年双胞胎的研究得到答案。

在157对平均年龄78岁的双胞胎中,每对双胞胎只有一位有失智症或认知功能障碍,另一位的认知功能正常。其中的27对双胞胎,每对只有一位会弹奏乐器,在27位失智症或认知障碍者中,只有十位弹奏乐器,而27位认知功能正常者中,则有21人弹奏乐器。

经统计分析,把性别、教育程度和活动量等因素也列入考量,发现比起不弹奏乐器的双胞胎,弹奏乐器者罹患失智症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减少了64%。

学乐器的好处多,永远不嫌迟

过去有许多研究都显示,休闲活动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机率,这些休闲活动包括了弹奏乐器。

最近20年来,研究发现弹奏乐器动用的脑细胞更多,效果更好,除了预防失智症之外,也用于中风、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等的复健治疗。

学习乐器有如此多的好处,我可要好好练习乌克丽丽,希望熟能生巧,除了让心情愉悦,还可以建构我的“程序记忆”。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