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乐曲在二胡演奏中的艺术表现能力

2022-11-02 16:53:40出处:丝竹知音作者:张智玲

【摘要】乐曲中的音乐性、抒情性、歌唱性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乐曲本身的表现力,乐曲本身是否真切鲜明地揭示了主题,表达了要表现的意思。国内听众对二胡有一个评价用词是“手音”。演奏者悦耳动听的琴声被称作“手音好”。含混生涩的演奏虽然也有掌声,但那只是礼貌性的捧场。我们在演奏和基本练习中,往往也注意表现力,音乐院校的老师讲得更多。但是,把此种现象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升到理论的角度来阐述,这是第一次。目的是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

论民族乐曲在二胡演奏中的艺术表现能力

一、音乐性

没有音准就没有旋律。有的二胡演奏者习练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弓法也对,指法也对,技术熟练,而且乐曲流畅,但是演奏效果却不能感动人,听者觉得“味同嚼蜡”,为什么?就是因为音不准,音准有了误差,作品就缺乏感染力,就达不到预期的演奏效果。因此平时就应该多加“练耳”练习,一种是在钢琴上听音;另一种是教学生(尤其是初学二胡者)唱。唱歌比较容易把音唱准,也容易把声音信息传给脑细胞,久而久之头脑里就有了正确的音程关系。学生也可以自己多唱歌,唱歌容易触摸音乐的韵律,加深理解和表现力,对二胡演奏有促进作用。

我们把钢琴上的听音练耳叫做“外部练习”,用唱歌的形式训练耳音叫做“内部练习”。这两种练耳方法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耳朵对音高、音程的灵敏度和认知度。如果二胡拉奏出来的声音像是蓝天的飞鸟,天使的灵动,嫩绿的草地,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是成熟成功的表现,真正地找到了音乐的感觉。

二、抒情性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以技术为保障,以抒情的方式来实现目的的。抒情性在二胡的演奏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音乐的目的是什么呢?音乐的目的是表现自然和人心。音乐也像文学那样,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怎样表现呢?那就是运用一切技术手段,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可以说,没有抒情就没有音乐。如《拉骆驼》中的最后3个音符;如《洪湖水浪打浪》中的开头;如《二泉映月》第一段中的一段长长的抖弓。《拉骆驼》结尾的就形象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在灰暗深远的天空下,骆鸵队逐渐远去的情形。

对于演奏者来说,乐曲(乃至乐曲的音乐性)只是一个基本布局,只是一个“骨架”(或叫“基本架构”),演奏者调动各种技巧和情绪,以抒情的方式来完成它,才会使乐曲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由北方赫哲族的船歌改编的乐曲《渔舟欢歌》,曲调优美、轻松、如履白云,旋律韵味十足,不时地还能听到阵阵风吹浪打之声,犹如置身小船之上。因此说,音乐艺术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上层建筑,艺术又是科学技术的上层建筑。这两种东西属于不同的范畴,是不能用同一种思维方式来衡量的。

三、歌唱性

20世纪90年代初,我有幸与郭兰英大姐合作,在广州西郊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私营艺术学校——郭兰英音乐学校。提起郭兰英,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她早年演唱的《南泥湾》《一条大河》《翻身道情》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那种嘹亮的、极富感召力的声音令人永远难以忘怀。不只是唱歌,郭氏的语言也是那样的清脆圆润甜美,每个吐字,每个音节都是那样的清晰透亮,似晨雾中林间鸣叫的小鸟,给人以无限的温馨和美感。世间万种声响,人的声音是最美最动听的。这是人类一万年以来在劳动和生活中进化和完善的结果。

如在快弓练习中所体现出的歌唱性。小提琴的弓毛在弓杆上崩得比较紧,又是上下运动,所以很容易弹跳起来。二胡弓和提琴弓大不一样,为了协调运弓的力度和方向,弓毛只松松垮垮地附着在弓杆上,根本就崩得不紧。所以做起跳弓来借不上力,很难实现自然跳弓的效果。二胡既有其独有的特点,也有其局限性。不少的二胡习练者想把大型提琴独奏曲搬到二胡上来。我看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二胡的局限性有二:其一,音域窄;其二,跳弓难。尤其是大段的高低把位的连续跳弓,更难。二胡和小提琴这样的弓弦乐器,是最接近人的声音的,尤其是二胡,它的音域、音律、音质和音色较其他乐器更接近人声。用单指滑音奏出的民歇,其效果和歌唱一样。

四、结语

音乐性、抒情性、歌唱性,是指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而言的。搞弓弦乐器的人,往往只注意演奏技术,尤其是速度的训练,这是重要的和必须的。但是,对于音乐性、抒情性,乃至歌唱性的思考和训练则往往被忽视。须知,这种训练是非常重要和绝对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是手段,表现力和表现效果才是目的。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