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扬琴中演奏好颤竹?

2020-06-03 08:41:51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扬琴,是一种击弦乐器。它主要由琴身、琴弦和琴竹三部分构成,又称为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原流行于波斯一带,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广东沿海一带。

如何在扬琴中演奏好颤竹?

扬琴的音色变化又与技法变化种类密切相关,主要演奏技法有轮竹、滚竹、滑竹、闷竹、浪竹及颤竹、吟音、泛音、顿音、拨弦、打弦等。其中颤竹(弹轮)的运用尤为广泛,如乐曲《春到清江》、《龙船》、《苏武牧羊》等中都多处可见,是扬琴弹奏表现明快、跳跃等乐句以及风格性乐曲中不可缺少的技法,常运用于左手。颤竹中又分为:左颤竹、右颤竹、双颤竹、上滑颤,下滑颤、双滑颤、固定滑颤等七种类别,而左颤竹、右颤竹和双颤竹更为多见,这几种颤竹其要求的音色、方法、时值分配各有不同,是值得演奏者们多加重视、多花精力练习的技巧之一。

要练习好颤竹首先要掌握好正确的持竹方法,首先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呈自然向内弯曲半握拳状,外实内空,从外观上看整个手要从上往下呈爬楼梯状逐个收回,然后将琴竹尾部成人约占琴竹的四分之一、儿童约占琴竹的五分之一处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外,以关节线为界,中指第二关节的中部轻轻上抬琴竹柄,最后将大拇指的指腹以适当力度平压琴竹面,大拇指的平压琴竹的力度相当关键,如果过重会造成持竹紧张,弹奏起来音色死板没有弹性、颗粒感;过轻又会难以控制琴竹,影响击弦的准确性和演奏速度。大拇指平压琴竹的角度也很重要,要求指腹平压在食指的正上方,不可过前或过后,超过食指会使琴竹头向下,影响音色,并在快速演奏中易使琴竹头插入琴弦间隙中;压在食指之后又会将琴竹柄压低,琴竹头上扬,从而使弹奏的音色发虚,没有弹击力度。

保持好正确的手型后就可进行颤竹的基础练习:单音击弦。击弦时要求身体正直自然,肩膀放松,手臂自然下垂,不可刻意夹紧或张开手臂,大臂与小臂呈 90 度角的状态,小臂向前平伸。双手距离为一拳持竹形成内八字状平行持竹轻放于琴面上。击弦的部位是以弦长的七分之一至九分之二处,即高音区是在距琴码 1.5 公分至 2 公分,中音区约为 2 至 2.5 公分,低音区约为 2.5 至 3 公分的位置为最佳击弦点,找准击弦点后以腕关节为重要的支撑点,上下活动。准备工作要先将手腕直线向上抬起,大拇指和琴竹呈一条直线,准备好后瞬间甩动手腕向下敲击琴弦,击弦点要与琴面吻合,不可高于琴面也不可低于琴面,抬手准备与下击琴弦时动作必须连贯敏捷,切记不可机械地分为两个动作来完成。

击弦完毕后整个手部都要回到最放松的状态,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击弦。

在能正确、轻松的击弦后就可以进行颤竹练习了,左颤竹和右颤竹的演奏方法是通过手腕一次性用力向下甩动的同时,用左手或者右手的大指掀压竹柄,中指和无名指上顶竹柄,使琴竹尾部突然被控制不动,致使琴竹头连续上下颤动触弦,发出快而细密的一串密音。弹出的音数多少不定,只要将该音的时值弹足即可。左颤竹是在颤竹中运用最多的,因此很多初学者会先练习左颤竹,其实不然,左手在平时生活中相对右手而言用的较为少一些,左手的灵活度远不及右手来的快,力度也不好控制自如,初学时可先用较软、较轻的琴竹先练习右颤竹,其方法是先在空中反复练习将琴竹头颤动起来的动作,要想办法把手腕甩动的最大力度通过大指的掀压快速地传送到琴竹头上,使琴竹头颤动不止,右手找到使琴竹头颤动的方法后就可开始练左手了,左手模仿右手的动作,这样会比较好上手。初练颤竹的时间不易过长,因为颤竹是靠腕、指同时紧张使之颤动的,如果长时间让手部保持紧张状态可能会造成肌肉生疼反而影响练习,所以练习时应保持好节奏,一紧之后立即放松,动脑筋想出方法的关键所在,用心体会。如果在空中已经可以使琴竹头颤动起来而且颤动的时间较长了,就可以改用常用的琴竹试着在琴弦上练习,琴竹头在空中颤动起来后要使之颤动的幅度顺势压落到琴弦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击弦力、琴竹杆的颤动和琴弦对琴竹头的反弹力,手腕要结合琴竹头颤动幅度的缩小慢慢向下按,使琴竹头始终紧贴琴弦面,直到颤动停止,要特别注意手各部位的密切配合与衔接。练习颤竹时切忌操之过急,要慢慢循序渐进地练,从稀疏到丰密,短时的颤轮到随需应变的控制颤轮时值。在一个时值内,颤竹的力度要均衡,不可忽强或者忽弱。在每半拍的时值中,左手颤竹音符的密度最少不低于四次,颤竹音符时值越长越好。颤竹时值只有四分之一拍时要演奏得干净、利落,短时值的颤竹较长时值的颤竹又难一些,练习时学会自我调节,适时的放松是演奏好短时值颤竹唯一的方法。

双颤竹是在左颤竹和右颤竹基础上的加花,有两种演奏形式:1,用左右竹同时颤动触弦,产生密集的颤竹效果。2,在左手运用颤竹技法之前,右手在同一音上先单奏音头,左手迅速接上做颤竹弹奏。一般常用的是第二种双颤竹的技法,这种技法较有层次感且好运用。双颤竹时要求注意左手衔接右手音头的紧凑性较高,不可演奏出两个音的音响效果,要求是一个持续音出来,右手的力度要控制不能太强,重点音要放在左手的颤音上。演奏时节奏把握要准确,切忌抢拍或拖拍,很多初学者会由于颤竹前有单音音头造成心理紧张而抢节奏,也有初学者对颤竹的控制不当造成拖节奏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想要改掉这些错误的演奏方法可以先放慢速度练习也可结合节拍器的辅助来进行练习。

滑颤其中包括了滑颤、下滑颤、双滑颤和固定滑颤四种,上下滑颤仅限于用在自然音阶上往上或往下滑,多用在左手和高、中音区演奏,根据乐曲要求确定滑颤的度数,方法为左手持续颤竹由本位音向上或向下顺势滑奏三到五度或从本位音的上下三到五度音滑奏到本位音。这一技巧难度要求较大,一定要在练好单音左颤竹的情况下才可练习滑颤,刚开始练习时可从两个音慢慢增加到三个音、四个音甚至更多。练习上下滑颤时可先练好下滑颤再练习上滑颤,练习下滑颤时可将琴竹尾端适当向上提升,使琴竹头更好地紧贴琴面;练习下滑颤时可将琴竹柄适当向下压,使琴竹头微微上扬,以免琴竹头过低抵住琴弦无法上滑。演奏时要保持上、下滑颤过程中每个音的力度均衡,靠手肘向前平稳推动或向后平稳拉回,肩膀一定要放松,不要跟着滑颤上下抖动。在一些乐曲中可能还会要求在一定时值内持续渐强或减弱,这要靠手指的松紧来控制,想要渐强手指要越抓越紧,大拇指向下压越低,音量适当变强,想要减弱,手指适当轻轻放松,致使琴竹颤动幅度减小直到停止颤动。双滑颤是指左右手同时滑颤,分为同方向双滑颤和反方向双滑颤,同方向双滑颤多用于八度双音中,双手同时向上或向下滑颤,双手的力度要平衡,颤动的时值要一致;反方向双滑颤多用于和音交错时演奏,如左手向下滑颤右手向上滑颤或相反,奏出跌宕起伏的音响效果。固定滑颤是指固定向上或向下滑颤的起迄音程与时值,固定滑颤在扬琴乐曲的演奏中较为少见,仅供了解就可以了。

以上介绍了如何练习及演奏颤竹,但在扬琴演奏中虽然技巧运用很重要,但音色控制,情感处理也不容忽视,它是体现一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如在乐曲《春到清江》中几处颤竹的处理就有所不同,乐曲引子中的颤竹是作为装饰音出现的,要演奏得轻巧,细腻,根据乐曲要求的慢起渐快的处理方式颤竹的时值长短也要配合其中,从长音慢慢渐快到短促颤音直至变成轮音,仿佛涓涓溪流轻轻淌过。进板后的两个切分音后半拍的颤竹,要演奏得平稳,密集,像轮音一样,但比轮音稀疏,适合表现秀丽的风光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快板中运用的是双颤竹,演奏要有跳跃感,颤竹要短促、清晰、干净,节奏感强,演奏时情绪要饱满,高音部分左手音位要准确,七小节的持续颤竹要一气呵成地演奏下来才能充分体现人们在春天来到了的清江边歌舞、轻快活泼的气氛。全曲三处出现的颤竹处理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演奏者们多细心体会,将理论结合实际地练习,才能将颤竹演奏得自如、到位。

颤竹演奏的好与不好除了方法的正确与否,情感音色的处理以外还要要求演奏者从乐曲整体出发,结合细节部位恰当处理,才能完整地演奏出一首好作品,并且还要多听、多观察、多思考、多注重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多学习使自己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演奏出更多更好的扬琴作品,使扬琴在民族器乐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