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之《琴操》和古琴!

2018-10-12 08:56:46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蔡邕是东汉的文学家、书法家,因为在汉献帝时期任职左中郎将,所以被后人称为“蔡中郎”。蔡邕不仅在书法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在音乐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琴操》就是他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

音乐舞蹈之《琴操》和古琴!

《琴操》是一部解说琴曲标题的著作,是第一部中国古琴曲方面的专著。

全书共分为两卷,是现存的介绍早期琴曲作品中最为丰富详实的专著。包括诗歌5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20多首。

《琴操》开篇叙述不同琴的形制以及它们的不同用法,然后为50首琴曲作了题解及歌词。该书对每首作品后面隐藏的故事内容都进行了介绍,这些故事大多具有浓厚的民间传奇色彩,与史书往往有很大的出人,但正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阅读。《乐府解题》中说:“《琴操》纪事好与本传相违”。其实,不为历史事实所局限,根据人们的美好主观愿望进行加工创造,正是民间创作的特点之一。

琴操-[汉]蔡邕

琴操-[汉]蔡邕

本书汇集了50多首民间传说,这些故事绝大多数源于先秦题材,只有两三首是西汉题材。同时书中作品大多附有“歌辞”(-种诗体形式),或解释为“歌”,这也是早期民间作品的特点。

蔡邕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书法方面的造诣也极高,他精于篆书和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蔡邕作为一名富有音乐天赋的文人,与“琴”这种乐器有着极深的渊源。他不仅搜集、整理先秦时期和两汉时期流行的琴曲,编著《琴操》,他还擅长弹琴,并且创作了《弹琴赋》。

 

古代乐府诗歌包括琴曲歌辞以及汉代乐府诗等作品,主要保存在《琴操》一书中,因此,《琴操》是研究汉代乐府诗的重要文献。然而当时的人们主要关注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在琴曲歌词方面都略而不谈。因此,这部书在当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关于它的研究资料甚至还没有杂歌谣辞和舞曲歌辞的多。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古琴,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雅士们爱不释手的器物,其韵致和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

古琴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中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乐器,古琴音乐向来与“清淡”、“雅致”等词汇相关联,琴乐之中更有意境深远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大诗人陶渊明对琴乐就有“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评价。琴乐及其琴身都包含着一种虚静高雅的韵味,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讲究高雅的情趣有异曲同工之妙。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古琴对于儒家而言,是儒家音乐中的典范,是集儒家音乐精髓的大成者。儒家哲学主张人世,强调人伦和人生等显示问题,其音乐也讲究平和中正,不主张华美富丽之态。对于古琴而言,“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它讲究的是用琴乐洗涤人心,端正人心,禁止歪斜之念侵蚀人心。唐代的薛易简在其《琴诀》中论述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因此可见,古代琴乐对于儒家哲学是种相辅相成,鼎力支撑之态。

道家尚自然,强调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至乐无乐”、“大音希声”。而古代琴乐中追求的雅致和弦外之音,无不是对自然胜景的追求。庄子将音乐分为三类:“天籁”、“地籁”和“人籁”,他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后人受其影响,在琴乐上寻找到了“天籁之音”。陶渊明时常摆琴于桌上,每当酒酣耳热、兴致勃勃之时,总要抚琴一曲,以告慰心境之内的自然之趣。由此不难看出,琴乐中所渗透的道家思想。

知识小拓展:

古代琴乐追求的高雅境界,是操琴者的心境与外部环境的平和闲逸合二为一后,心琴合一,琴声出自其心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也是文人雅士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如此,琴乐在与文人墨客心境相连的过程中,古琴也渐渐具有了一种深远的内涵和韵致。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