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贾湖骨笛乡制琴自有后来人:二胡制作巧匠孟国语

2020-03-10 14:57:21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河南漯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举世闻名的贾湖骨笛以及编纂《说文解字》的东汉大学者许慎皆出自那片风水宝地。贾湖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说明八千年前,漯河就有制作乐器的历史。而今,漯河这片土地上,依旧有不少制作乐器的人,孟国语就是其中之一。

处女二胡诞生部队

从小生长在河南漯河农村的孟国语没有接触过什么乐器,只是在逢年过节或是民间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中才能看到一些民间艺人手拿乐器吹吹打打。唢呐高亢热烈的音色常常萦绕在他耳畔,因而少年时代他对唢呐很感兴趣。上小学时,孟国语发现有一个地方卖唢呐,他便向同学借了五元钱买来一支唢呐。没有哨片,他就找来一根麦秆制作成哨片,插上后也能吹响。孟国语摸索着很快就能吹一些简单的曲子并乐此不疲。学校后面的一户人家有个老太太病危卧床,这时孟国语并不流畅的唢呐一响起来,老太太的老伴有点急了,喊道:“人还没咽气就吹,吹得有点甲.了吧!”孟国语吐吐舌头,赶紧抱着唢呐跑到别处去吹。说起这些与乐器相关的往事来,孟国语忍不住笑了。初中毕业后,孟国语入伍了,他被分到了木工班。副班长是无锡人,下乡时曾在苏州民族乐器厂当过工人,会制作二胡。孟国语虚心好学,副班长也时常向他讲解制作二胡的技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孟国语随部队上了前线。部队返回云南后,他在工作之余仍钻研二胡制作技术。老孟的第一把二胡就是他在部队制作完成的。当时没有什么制作工具,木料也不名贵,二胡难免粗糙,但孟国语看到自己的处女作诞生后仍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后来老孟将这把自制的二胡送给了喜欢拉二胡的指导员。

喜欢收藏各种乐器

从部队复员转业后,孟国语回到漯河,在石油劳动服务公司工作。当领导以后,他没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乐器,但他喜欢跟会演奏乐器的朋友来往,不断接受音乐的熏陶,同时他也购买一些当地人制作的板胡和二胡,以弥补少年时代没有乐器的缺憾。

之后的几年时间,他先后买了十来把胡琴,其中有澳式海黄檀、印度大叶檀、非洲紫檀等二胡。90年代,他从苏州买回一把黄杨木的大低音胡琴。这把胡琴个头高大,在他的二胡队伍里简直就是一个姚明,很是惹眼。他还有一把圆杆的紫檀四胡,是他的邻居早年从部队带回来的。邻居原是某部队的文艺兵,知道老孟喜欢乐器,他就把这把很有纪念意义的四胡送给了他。老孟还花了两千多买了一把河北二胡演奏家王曙亮监制的二胡。孟国语还有几把板胡,其中一把是著名板胡制作师张守义制作的高音板胡。他还有一把文琴。文琴是文天祥的26代孙文正球先生发明的,后来他指定在河南中州乐器厂批量生产。一次,孟国语在漯河大学见到了文琴,觉得这件乐器集弹拨与拉弦于一体,很新是颖。打听到该乐器是河南兰考生产的,就乘车去了兰考把文琴背回了家。老孟收藏的乐器里,还有大提琴、小提琴、小号、长号、短号、长笛、萨克斯以及两支单簧管。经了解,原来老孟还在当地文化官文艺队里主吹单簧管。在老孟的乐器里,有两把上海产的乐器,一把是上世纪70年代的小提琴,一把是上海民乐一厂早年生产的“敦煌”牌高胡。孟国语说,小时候我就喜欢乐器,家里经济条件差,买不起乐器。现在有条件了,我就把喜欢的乐器买回来。现在孟国语已经养成一个习惯,晚上睡觉前先看一遍所有的乐器再睡觉,否则他就睡不踏实。

虚心学习四处取经

经历过十几年的商海沉浮和世事更迭之后,孟国语重又把热情投入到乐器制作中来。

孟国语购进制琴材料和工具,首先以苏州二胡为蓝本,花掉一个半月时间制作出一把二胡。告别险恶江湖的他再度拿起工具制作二胡时,内心格外平静,他顿时觉得,自己对乐器的热爱、对二胡的情结延续了三十多年之后始终未变。之后他又制作出近二十把二胡,逐渐摸索出一些二胡制作经验。他明白做乐器不能闭门造车,而要遍访名师,这样才能进步。

老孟背着他制作的二胡遍访名师。有一次他看到《乐器》杂志介绍北京的制琴名家林志恒师傅后,就专程前来拜访林师傅,并拜林师傅为师。林师傅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他。原来孟国语制作的六角二胡筒子是等边等腰的,林师傅告诉他最好在侧筒料上少一两个毫米,这样在上面贴上塑料片或玳瑁片时,视觉上感觉就很舒服,否则就显得筒子有些不规矩。另外林师傅还告诉他,琴轴的下轴最好短一点,这样看上去就很去后,总显得下轴长。这些经验之谈,对于孟国语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他把师傅传授的经验运用到制作中后,果然效果不错。

有经验的制琴师还告诉孟国语:拼筒子用的六块板,最好用一块整料破开,这样的筒子木纹纹理一致,软硬度一致,声音才会好。他们还把一些经验传授给他,比如二胡筒子板如果太薄,发音就会尖锐,稍微厚一些,则发音柔和。当然木板的厚薄是在行业标准的范畴之内。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