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作曲家瞿希贤

2018-09-18 15:29:25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中国女作曲家瞿希贤

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中国音协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 中国音协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自幼爱好音乐。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艺专音乐理论系讲师。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勤奋多产,题材宽文,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

人物生平

1919年9月23日生于上海。读中学时开始学钢琴。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上海沦陷后,到湖南、江西一带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1940年入重庆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 1941年回到上海,考入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又先后从李惟宁、马琼斯、弗朗克、谭小麟等教授学习钢琴、和声、对位等音乐课程1944年毕业。

1948年又毕业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同年10月到北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瞿希贤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从事作曲。

1953年、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瞿希贤所作第 1首歌曲《春耕歌》发表于1938年。以后几十年间她创作了《无家别》、《战地月光曲》、《怎么办》、《农村小唱》、《全世界人民心一条》、《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中国当代之歌》等大量为群众所喜爱的歌曲。瞿希贤所写的儿童歌曲旋律明快,形象生动,其中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最为突出。瞿希贤对合唱艺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1954年,她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成为国内外音乐团体经常演唱的曲目之一。此外,她所创作的《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在全国第 1届音乐周上获得好评。

60年代以来,瞿希贤还先后为影片《青春之歌》、《红旗谱》、《元帅之死》、《骆驼祥子》等配乐。她的电影音乐作品以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力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内心世界。几十年来,瞿希贤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已编辑的作品专集有《瞿希贤独唱歌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瞿希贤歌曲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收集了1938~1984年的作品。

2008年3月19日因患肺癌在中日友好医院高干病房去世,享年89岁。

中日友好医院高干病房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瞿希贤是因肺癌晚期去世,去世时十分凄惨,身在国外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只有一个护工照顾。

作品简介

《牧歌》原为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典型的长调民歌,在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曲调优美抒情,宽广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上句在高声区围绕着五度音“5”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中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低音区低回歌唱,以“1”为中心围绕进行,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低回婉转的旋律,犹如撒在草原上斑斑如银的羊群,展现了草原牧区美丽、壮阔的景象。《牧歌》流传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地区, 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辽阔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无限挚爱和深情眷恋。这首民歌有著朴实优美隽永的特徵, 它本身有一个很好的歌词, 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很宽广优美, 合乎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翠绿的草地上, 跑著白羊;羊群像珍珠, 撒在绿绒上。无边的草原, 是我们的故乡; 白云和青天, 是我们的蓬帐。早霞迎接我, 自由地歌唱, 生活是这样幸福欢畅”。这首无伴奏合唱, 用非常高明和学院化的写作技巧, 利用复调自由卡农手法写成一首此起彼伏和非常感动人心的合唱曲。写于1953年的作者, 怎也不会想到, 他会无法走完后来"文革"的苦难历程。

50年代初,诞生了一首根据东蒙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牧歌》。它像一碗醇厚的马奶酒,使所有听过它的人,都醉卧草场,乐不思蜀。不少外国来华团体都要演唱这首歌。他们用了两个字概括对它的印象,那就是──天籁。这正是那个清新、和谐的时代在作曲家心目中的反映。然而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曲作者瞿希贤当时并没到过内蒙古草原,直到如今都没去过。她怎么会想起创作这样一首歌呢?1954年的一天,作曲家安波来到瞿希贤家,瞿希贤拿出《东蒙民歌选》,想挑几首唱来听。没想到他们竟从头唱到了尾,完全被歌中的草原风情迷住了,最后每人圈出三首认为是最动人的,有一首歌被划上了两个圈,这就是《牧歌》。

这是根据流传于内蒙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改编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曲,作品在应用人声写景抒情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中国民歌中的“牧歌”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音乐体裁“牧歌”完全不同,前者自古就有,是蒙古人民放牧时唱的,具有山歌的性质;后者是一种世俗歌曲,到16世纪时演变成了无伴奏合唱曲。

个人轶事

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综合素质测试刚刚开始,第一位选手抽中的题目是根据音乐回答问题。此时,电视机中传来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气势宏伟的歌声。评委徐沛东沉重地说:“这首歌是作曲家瞿希贤创作的,今天中午,她刚刚去世。”随着,这位中国音协党组书记,沉浸在了深情而又悲沉的回忆之中,讲起了他小时候就喜欢上了瞿希贤的歌……甚至忘了他还要为选手的答题进行当场评判。

作曲家 来自上海

瞿希贤是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故世的,享年89周岁。听到徐沛东的这番话,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那位清瘦的老人。她是上海人,毕业于当时的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上海歌剧院和平安合唱团为她举办作品音乐会,她特地回到上海指导排练。记者去她妹妹家采访她时,这位老人刚刚癌症手术不久。谈起她作曲的这首《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时,她坦然地讲起了一段故事。这首歌是1963年在那时的形势感召中写的,作品完成后,很快就录了音。第二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开排,这首歌原定作为压台作品。周恩来总理来审查节目,看到这里时,他想了好久,然后说:“光是无产者团结,会把别人吓跑的,我们团结的面应该更大。”歌被撤换了,但这件事给瞿希贤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歌曲 代代相传

如今的中老年人,小时候绝大多数唱过瞿希贤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在许许多多日子里,瞿希贤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与无数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在信中讨论这首歌对人生的意义。她说:“真想不到,一次奉命创作,居然会感受到那么多人的心灵。”1957年底,她所供职的原中央乐团创作组负责人

管桦,写了这首歌词,希望瞿希贤能谱曲。她一看,这不像是歌词,而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诗。但是,管桦是诗人、作家,又是领导,瞿希贤只得反复研读,寻找灵感。渐渐地,她被字里行间真诚的情感和质朴的意境所感动,于是,马上弹琴谱曲,一首感动无数人的歌曲由此诞生。

难计算 作品无数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瞿希贤一生创作了无数歌曲。有人曾问她:“你有没有统计过作品数量?”她回答道:“只顾写,倒是从来没有去数创作了多少首歌。”其实,在几十年里,她创作的歌曲时常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无伴奏合唱《牧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全世界人民一条心》,曾获得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金奖;《青春之歌》《为了和平》《红旗谱》《骆驼祥子》等电影的音乐;合唱《乌苏里船歌》《飞来的花瓣》等等。她还著书译作,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发挥了巨大的能量。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