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

2018-05-11 16:05:49出处:丝竹知音作者:佚名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队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乐器之一。在音乐会上,它不但能和扬琴、筝以及小型乐队等伴奏形式合作,而且适于同钢琴同台演出。在目前出现的一些二胡协奏曲中,它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作,来表现重大、深刻的音乐主题和气势雄伟磅礴的音乐作品时,琴声更为扣人心弦、沁人肺腑。

远在九百多年以前,古人在二胡的前身嵇琴的演奏艺术上已达到一定水平。北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道:“熙宁中(1068~1077)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演奏者当时已具有的非凡技艺由此可见一斑。谈到二胡在今天民族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更加深切怀念为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1895~1932)。二胡“自有天华,乃登上品。”刘天华最早明确了二胡固定音高定弦法则。他设计的新规格二胡,奠定了今天二胡制作的基础。他精通中西乐器,把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二胡上,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使其从传统的伴乐地位一跃而为音乐会上的独奏乐器。《空山鸟语》中那同音异指轮音奏法,高音区两个八度内的反复大跳绰注,生动地描绘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意境。《光明行》在内外弦上变化重复气魄宏伟的旋律,展现了一幅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奔向光明的画面。无论是除夜小唱的《良宵》,还是借景抒情的《月夜》之声,十大名曲作为二胡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无不显示着刘天华卓越的作曲技能和演奏技术,在二胡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的光辉篇章,为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开拓了使音乐界为之震惊而刮目相视的前景。

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

二胡演奏技术的发展过程,从一个意义上来说,就是乐器本身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从雏形、逐渐定型直至趋向更加完善的过程;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更重要的则是有待于大批不仅适合乐器演奏。而且能大力挖掘乐器音乐表现潜力的新作品问世。二胡演奏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50年代以来,是和大批优秀二胡曲的涌现同步的。换句话说,一首优秀二胡新曲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二胡演奏技术上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

如果没有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当时的二胡演奏技术就不可能突破仅用一个固定把位演奏的传统,而采用移换把位的方法一下子将音程从狭窄的九度扩展到三个八度,使左手运指技巧在琴弦上有了舒展的用武之地。50年代曾出现不少二胡曲,大都以农村生活情景为题和描绘田园风光为主,《赶集》、《山村变了样》就是当时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乐曲通常为三段曲式结构,充分发挥了二胡擅长演奏优美抒情和富有歌唱性旋律的特点。 

60年代初,《三门峡畅想曲》以钢琴为合作伙伴,用回族曲式的体裁再现了三门峡水库工程雄伟的建设场面和工人阶级的豪情壮志,似滚滚黄河波涛一举冲破束缚人们视野的桎梏,高亢激昂的音调使人们对二胡的表现力不得不重新作出新的估量。70年代,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首次用大击弓作马蹄声的模仿,用双音技法来表现紧张激烈的练兵场面。这独具匠心的创造发挥,引起了音乐界新的轰动,激起了人们发展二胡演奏技术的更大热情。

历史发展到今天的80年代,二胡协奏曲相继涌现。集二胡演奏技术之大成的。《长城随想》的四个乐章,既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又运用了现代的高难技巧,音乐刚柔相济、激奋人心。用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来歌颂中华民族的象征、举世闻名的长城,寓意深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叹。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演奏该曲后兴奋地说,这部作品把她多年来想在二胡中表达的东西全部开掘了出来。 

音乐表现的主题从小到大,从农村走向工业,由描绘生活的某个侧面到推向更宏深的领域,论古颂今,纵横抒怀,是刘天华先生之后的五十多年里二胡曲的创作发展过程,同时也带来了二胡演奏技术的突飞猛进。可以这样认为;在一个时代中为人们所公认的优秀二胡作品,同时也就是二胡演奏技术在这一时代发展规模的一块里程碑。在里程碑的衔接和延伸中,我们看到了二胡演奏技术发展的足迹。

adver
李掌柜和田玉